忘记密码
今天是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农历乙巳 蛇年 四月初四

携手低碳未来,守护蔚蓝家园


发布时间:2025/4/27 12:10:00 访问次数:31



  2025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,初一年级数学备课组联合化学、生物、地理、道德与法治等学科开展了世界地球日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,活动由数学教研组长韩莹莹老师主持。通过引导同学们收集“碳足迹”数据、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国家“碳达峰”目标,设计低碳、固碳方案进行“碳中和”,用数据比较的方式,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,树牢广大师生共筑绿色校园的理念。



PART.1
了解背景——碳排放“足迹”



  全球气候正在变暖,科学家认为,这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变化有关。2020年,我国承诺,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“碳达峰”,2060年前实现“碳中和”。
  要实现我国“碳达峰”“碳中和”的目标,除了国家层面的规划和实施,每个人还能作出什么贡献呢?其实,每个人的日常消费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,比如用电、水、天然气、液化气、鸡肉、牛肉、A4纸等,积极倡导并实践“低碳”生活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。

PART.2
同学们倡议——校园碳排放



  初一5班代表许馨月同学分享了对学校碳排放量的调查过程及结果,他们对三月份的学校碳排放量和树木固碳进行数学建模,讲述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。
  他们查找资料并咨询学校生物老师,了解一棵树年平均可以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约18kg。接着他们利用统计学知识收集并计算相关数据,结合不等式相关知识构建数学模型:要通过植树中和学校月碳排放量的数量关系应该是——学校“碳足迹”的月消耗量不高于植树的吸碳量。通过计算发现学校3月份的水、电、天然气、纸张、学生餐等碳排放量约为87313kg,相当于一个普通4口之家一个月碳排放量的218.3倍,需用3492.53棵成年大树吸收1年。
  许馨月同学代表班级向全校师生发出以下倡议:
  1.节约能源,从点滴做起,如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,断开不用的电器电源。
  2.减少浪费,循环利用,如拒绝一次性餐具,自带水杯、餐具;纸张双面打印,废旧书本、衣物捐赠或回收等。
  3.低碳饮食,健康生活,如践行“光盘行动”,杜绝食物浪费。
  4.绿色出行,减少碳排放,如短距离步行或骑行,远距离优先选择公共交通。

PART.3
同学们倡议——家庭碳足迹



  初一6班代表陈彦博同学分享了日常家庭中的碳排放情况。他们经过收集、整理全年级400个家庭一个月的碳足迹调查表,对其中有效数据进行计算,即需要植树的年平均吸碳量不低于家庭一年的碳排放量,展示了令人深思的调查结果:一个家庭一月的碳排放大约为208kg,那么估算一个家庭一年的碳排放大约为2500kg。全校师生所对应的家庭的总碳排放量约为300万kg,这些碳需要相当于48个标准足球场面积的树木一年才能消耗掉。这让同学们真切体会到:节能减排不是抽象概念,而是每个家庭的责任。
  陈彦博同学代表班级向全校师生发出如下倡议:
  1. 衣物手洗:小件衣物手洗,避免频繁使用洗衣机,节约水电。
  2. 种植绿植:在阳台、室内种植植物,吸收二氧化碳,净化空气。文娱电器:多参加文体活动,减少使用电子设备,降低用电消耗。在买电器时,挑选节能标识高的电器购买。

PART.4
每一份微小努力,都是地球未来的希望

  同学们通过展示自己查阅的资料,认识、分析了我国“碳达峰”“碳中和”目标,以具体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,既说明怎样进行低碳生活可以达到国家既定目标,同时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,提高运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感悟“重事实、讲道理”的科学精神。
  低碳生活不是纸上谈兵的数字游戏,而是同学们用碳足迹公式丈量的真实人生。当同学们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,当数学公式遇见环保实践,他们发现了绿色生活的加减法则:减少一次性用品是减法美学,增加资源循环是乘法智慧,平衡生态方程则是永续发展的最优解。
  今天,同学们在草稿纸上演算的每一个低碳方案,都是为未来埋下的绿色根茎;明日,当这些数字在时光坐标系中生长,定会交织成可持续发展的繁茂森林。同学们,继续用数学思维解锁环保密码吧,那些记录在册的数据,终将化作地球的绿色脉搏!

END

撰稿:刘思琪
摄影:高 翔
排版:王碧琳
审阅:陈忠平
推荐】【字体: 】【打印】【关闭

本站总访问量: 385642 人次 | 最高峰 3250 人在线 | 当前有 61 人在线 | 本站支持IPv6访问 | 技术支持:智慧创星 | 管理登录
京ICP备18027705号-1 |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859号 版权所有: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分校